2025 報稅必讀:什麼是【累進稅率/累進差額】
上方表格是「2025年綜合所得稅速算公式表」,乍看之下很恐怖,
不過只要花點心思了解,就可以一目了然了。
首先要知道的是級距,上方表格告訴我們目前 (2025年) 的制度是分為五個等級來課稅,
簡單來說:就是分段課稅的概念,賺得愈多,加總被課的稅就會愈多,
而累進差額就是從公式中演變出來的快速計算值而已。
以下就舉幾個例子來計算,
狀況一,某甲先生綜合所得淨額為【50萬】(由上表得知屬於第一級別)
此時,應納稅額 = 【50萬】* 5% = 25,000
狀況二,某乙小姐綜合所得淨額為【100萬】(由上表得知屬於第二級別)
此時,要注意前面所說的分段課稅就要用到了,
按照表格算法59萬內的所得須課5%的稅,而59萬到133萬的所得要課12%的稅,
所以直接把100萬乘以 12% = 120,000 的算法是錯誤的 !!!
正確的算法應該是,
把100萬分成兩部分來看:59萬 與 41萬 (= 100萬-59萬)
59萬的部分為5%,應納稅額 = 【59萬】* 5% = 29,500
而剩下的41萬部分為12%,應納稅額 = 【41萬】* 12% = 49,200
此時,總共應納稅額 = 【59萬】* 5% + 【41萬】* 12% = 78,700 →(式1)
而另一個快速算法則是引進累進差額,
上面計算式可改寫為
【59萬】* 5% +【41萬】* 12%
=【59萬】* (12% - 7%) +【41萬】* 12%
=【59萬】* 12% -【59萬】* 7% +【41萬】* 12% (第一項跟第三項合併)
=【100萬】* 12% -【59萬】* 7%
=【100萬】* 12% - 41,300 (此金額就是第二級的累進差額) = 78,700 →(式2)
基本上不管是(式1)或(式2)都可算出所應繳的稅額,
不過(式2)算是較簡單的算法,只要扣掉表格內已經幫你算好的累進差額,
就可以很快算出來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觀念澄清: 由(狀況一)和(狀況二)可以得知,每個人所得淨額的59萬內都是一樣被課5%的稅,
然後超過59萬的淨額才需要往下一個級距課更高的稅額(12%)。
簡言之,所得淨額愈高,多賺的部分被政府課的稅率就會愈高 ! (分段課稅之精隨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再來看看下一個例子,
狀況三:某丙綜合所得淨額為【200萬】(由上表得知屬於第三級別)
同樣,要注意分段課稅的概念,
我們應該把200萬分成三部分來看:59萬、74萬 與 67萬 (= 200萬-59萬-74萬)
59萬的部分為5%,應納稅額 = 【59萬】* 5% = 29,500
74萬部分為12%,應納稅額 = 【74萬】* 12% = 88,800
67萬部分為20%,應納稅額 = 【67萬】* 20% = 134,000
此時,總共應納稅額
=【59萬】* 5% + 【74萬】* 12% + 【67萬】* 20% = 252,300
也可以用(式2)累進差額的速算法
=【200萬】* 20% - 147,700 (此金額就是第三級的累進差額)
= 400,000 - 147,700 = 252,300
再更高的等級因為距離太遙遠…… (遠目)
所以就不再舉例了,概念完全相同。
希望藉由以上實例說明,可以讓各位讀者更加了解分段課稅的計算方式,
阿立碩士數學課,咱們下次見~
最後附上300萬元內之綜合所得淨額vs.實際稅率試算表 (阿立碩士製表/圖)
羨慕阿立碩士要繳40%
回覆刪除